癌症的成因尚不完全清楚,但某些感染与癌症的关系是明确的。积极预防和控制这些感染能有效地降低癌症发生的风险。
感染与癌症
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表的一项调查发现,全球高达1/6的癌症是由细菌、病毒感染引起的。
近期,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发表在《中华肿瘤杂志》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,在中国,约18.8%的恶性肿瘤来源于可预防的慢性感染。
4种病原体是高危因素
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分类为第一类致癌物的11种感染性病原体中,最重要的四种是幽门螺杆菌(Hp)、高危人乳头瘤病毒(HPV)、乙型肝炎病毒(HBV)和丙型肝炎病毒(HCV)。它们加在一起,占全世界90%以上与感染有关的癌症。
肝炎病毒:肝癌的"尾巴"
在全球范围内,这类病毒感染都是引发肝癌的主因。
我国乙肝病毒感染占肝癌原因的56%,其次是丙肝病毒感染、饮酒。我国超70%的肝硬化、超80%的肝癌,与乙肝病毒、丙肝病毒感染有关。
在临床筛查肝癌时,这是为数不多能掐断的"尾巴"。
乙肝病毒(HBV):悄悄寄生
乙肝病毒感染常无前兆表现,早期症状可不典型,临床上仅有5%~10%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,一般无免疫耐受期。早期表现为活动性乙型肝炎,常有全身症状如厌食、恶心、消化不良的表现。乙肝病毒反复感染可出现肝纤维化、肝硬化、肝衰竭、肝癌等严重疾病。
丙肝病毒(HCV):低调又凶残
比起乙肝,丙肝病毒更低调也更凶残,不仅直接迫害肝细胞,还常挑起"内战",引发糖脂代谢紊乱、肝细胞脂肪变性,比乙肝更易演化为肝癌。
但感染丙肝病毒后,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,一旦出现症状可能已发展至肝硬化、肝癌。而且,丙肝病毒可协同乙肝病毒感染、吸烟酗酒等因素,加速肝癌进展。
乙肝可防不可治,可通过接种疫苗预防,一旦感染则难以完全治愈;丙肝可治不可防,目前虽尚无有效预防手段,但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,95%以上感染者可治愈。
幽门螺杆菌:胃癌高危分子
幽门螺杆菌为消化道病毒,位列"1类致癌物",也是最明确的胃癌危险因素之一,存在家庭聚集现象,人群感染率高达50-60%,治愈后可再次感染。
人类是其唯一传染源,可通过口-口、粪-口进行传播。
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发生于儿童青少年时期,可能与合餐制、口对口喂养有关,多数没有症状或并发症。
只要此菌未除,炎症就会持续存在,几乎所有感染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胃炎。一旦损伤突破胃黏膜的自我修复上限,便可出现急慢性胃炎、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,或引发过度增生,形成腺瘤性息肉,最终可能发展为胃癌。
发展为癌症前,胃部往往会经历"慢性浅表性胃炎→萎缩性胃炎→肠上皮化生→不典型增生"四个阶段,但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发展为胃癌,几率仅1%左右。
如果出现上腹部不适、隐痛、泛酸、嗳气、频繁"早饱",或无缘由的口臭时,建议立刻就诊。
人乳头瘤病毒(HPV):"男女通吃"
迄今为止已发现上百种人乳头瘤病毒,均具有传染性,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病变部位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用品,以及性接触传播。
调查显示,全球近1/3的男性至少感染一种HPV,约1/5感染了一种或多种高危型HPV。女性感染高峰期在18-28岁。大多数HPV感染为一次性,80%的感染者在6-8个月内清除,但35岁以上感染者中有10-15%表现为长期感染。
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始发因素和必要因素。临床中,九成宫颈癌、50%~75%的阴茎癌组织中都有它们的身影。HPV16和18型是高危型的重要代表,可谓"男女通吃",且相对难治,70%的宫颈癌与之有关,其中HPV16型多见于宫颈鳞癌,HPV18多见于宫颈腺癌。
绝大多数感染者可在2年内转阴,即HPV被根除,但不同亚型的转阴率有差异,低危型通常高于高危型,感染时间越短、免疫力越强的人,转阴率越高。
如果是长期、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,则有诱发癌症的可能,但至少需8~10年,因此预防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。
EB病毒:鼻咽癌幕后推手
EB病毒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疱疹病毒,人群普遍易感,因以唾液、飞沫传播为主,它引发的急性感染也被称为"接吻病"。急性感染者应予积极抗病毒治疗,以免转成慢性。
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,更是鼻咽癌"幕后黑手"。流行病学调查发现,鼻咽癌患者EB病毒感染率高达90%,在鼻咽癌流行区域,90%以上病例与EB病毒的感染相关。
此外,EB感染也与淋巴瘤有关。
我国人群多在3~5岁时感染EB病毒,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原因类似,多数不会表现出症状,即"潜伏感染",但感染后基本无法清除。
若免疫力下降,EB病毒便可能被激活并"兴风作浪",导致约3%~10%的EB病毒阳性抗体人群发生鼻咽癌。
是高危因子,也是可控因素
研究显示,如果幽门螺杆菌、乙型肝炎病毒、HPV、EB病毒感染被消除,预计可减少的患病人数占相关癌症实际患病人数的比例分别为57.3%、72.4%、99.3%和99.3%。
可见,上述病原体虽是癌症高危因子,但也是最"显眼"的可控因素,留给防治的机会很多。
防感染做到"三不"
吸烟饮酒、缺乏锻炼、超重肥胖、不注意卫生等问题,均可加大正常细胞变异为癌细胞的几率,维持健康生活方式尤为重要。
1. 阻止病从口入,要做到均衡饮食,尽量不吸烟不喝酒;饭前便后要洗手,着重清理手心、手背和指尖的缝隙。
2. 避免不安全性行为,如不正确戴避孕套、有多个性伴侣等;不共用针头或注射器。
3. 保护好儿童,感染者不要与儿童共用餐具、亲吻;打喷嚏、咳嗽时要避开儿童。
警惕病原体"传染"
癌症本身不传染,但上述病原体会"人传人"。建议家庭实行分餐制,禁止口对口喂食,最好餐具、水杯专用。
一旦家中有一位感染者,要尽早治疗,其他人也位列一级预防对象,最好及时检查。比如一人感染幽门螺杆菌,全家人都要做呼气试验,阳性者需进行根除治疗,12岁以下儿童除外。
别错过早筛的机会
早诊早治是增加癌症治愈率的关键,早期筛查则是大前提。
针对于肝脏的体检,有肝功能、乙肝五项、甲胎蛋白(AFP)、肝脏超声等。健康人应每年做一次全面体检。已有慢性肝病的人群建议3~6个月复查一次,已有肝硬化的患者应每3个月复查。
有长期胃部不适或胃癌家族史的人群,定期进行碳13/14呼气试验,40岁以上的人尽快进行一次胃肠镜检查和消化道肿瘤筛查;
25岁以上、有性生活的女性1年内做一次HPV筛查,此后每3~5年定期筛查一次;HPV疫苗接种可预防HPV感染、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。存在高危型HPV感染的女性应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。
由于广东地区患鼻咽癌的几率是低发病地区的20倍,建议当地将EB病毒血清学抗体检测作为年度体检项目之一。
文章转载自网络,由CHN大健康网整理发布,不代表本平台的观点和立场。如有内容或图片的著作权异议,请及时联系我们(info@healthcarechn.com),我们将尽快处理。